党群工作

踏红色热土 悟长征精神——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书记赴桑植县刘家坪开展主题学习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

武陵山脉的晨光穿透薄雾,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11月15日,经理管理学院各党支部书记怀着崇敬之心踏上张家界市桑植县刘家坪这片曾见证红军将士挥师长征的红色热土,开展“踏红色热土 悟长征精神”主题学习活动,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力量,在精神传承中凝聚教育担当。

一、碑前铸魂:在出发地回望峥嵘岁月

“当年1.7万将士从这里出发,背着草鞋、扛着土枪,长征途中牺牲万余人却仍保持万余兵力,成为红军长征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奇迹!”讲解员手指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在场的党支部书记们静静聆听,俯身轻触碑身冰凉的石材,仿佛想透过岁月触摸先辈的温度。碑身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16个鎏金字样,大家的目光定格其上,仿佛看见将领站在土坡上挥手,乡亲们捧着布鞋、粮食追着队伍送别的壮阔场景。

全体人员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全场肃立,向革命先烈三鞠躬,默哀一分钟。风掠过广场旁的松柏,发出沙沙声响,像是对先烈的回应;鲜红的党旗在队伍前方舒展,与纪念碑、松柏构成庄严画面——这既是对“浴血关山战犹酣”的先烈们的深切缅怀,更是教育工作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的生动见证。

二、馆内寻根:让红色故事照进教育初心

走进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木质会议桌椅还原的刘家坪会议场景里,搪瓷缸、煤油灯整齐摆放,墙上的军事地图还留着红色标记,瞬间将大家带回 1935 年那个决定战略转移的秋夜。“以前通过史料学习长征历史,总觉得隔着一层,今天置身现场,看到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文物,才真正读懂先辈们在30 万敌军围堵下,做出转移决策的勇气与智慧。”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德荣拿起手机,对着文物轻轻拍照,语气里满是感慨。

在“军民鱼水情”专题展区,多媒体屏幕正播放桑植百姓“门口挂盏灯”的故事:当年红军夜行军,乡亲们自发在门前挂起马灯,照亮队伍前行的路,自己却躲在屋里不打扰。第三党支部书记董贤斌表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既要学先辈‘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定信念,更要学他们‘润物无声’的育人智慧,把红色基因融入支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三、誓言明志:以长征精神引领育人实践

学习期间的专题研讨会在纪念馆会议室举行,长条桌旁,大家围绕“长征精神与教育管理” 展开热烈交流,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感悟。“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多次调整战略,‘灵活应变、善打胜仗’的基因,启示我们在支部建设中,面对教学改革难题也要敢于突破、主动创新。”“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担当,正是我们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精神力量——不能等、不能靠,要主动把红色故事搬进课堂。”讨论尾声,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三项具体行动:联合桑植县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研学路线,组织师生重走红军路;建立“红色故事每周分享会”机制,让支部书记带头讲、党员教师主动讲;把“攻坚克难”精神融入教学管理,针对学生就业、课程改革等痛点问题成立专项小组。

夕阳西下,为纪念碑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组织人事处副处长葛礼说道:“2025 年恰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 90 周年,希望大家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让长征精神成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 “精神引擎”,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教育工作者的 “新长征” 篇章。”

70604

(活动合照)

录入:王主如

责编:宋扬